工程咨詢單位風險管理策略
發布者:網上發布
風險管理策略是指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圍繞發展戰略,確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風險管理有效性標準、選擇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補償、風險控制等總體策略,并確定風險管理所需人力和財力資源的配置原則。
工程咨詢單位的風險策略包括兩個方面:
1.針對咨詢單位的風險管理策略
(1)建立規范的內部治理結構。即通過建立規范的內部治理結構,實行嚴格、科學的戰略控制和管理,規避經營中面臨的政策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等。
(2)健全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即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和完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包括內控崗位授權制度、內控報告制度、內控批準制度、內控責任制度、內控審計檢查制度、內控考核評價制度、重大風險預警制度、以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重要崗位權力制衡制度等。
(3)建立咨詢單位的信用評級制度。由信用評級機構根據咨詢單位的履約記錄、營業記錄、資信情況等進行信用評級,以促進咨詢單位自覺遵守市場經濟秩序,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地完成工作任務。
(4)建立責任賠償制度。咨詢單位建立責任賠償制度,其目的是激勵咨詢單位謹慎、勤勉、科學、公下地為項目業主服務,以約束其不當行為。當咨詢人員或單位產生錯誤,給項目業主造成損失時以此為依據進行賠償。
(5)推廣擔保制度。擔保制度是指咨詢單位競爭承攬業務時,應提供金融機構或行業協會出具的保函。由于提供擔保的金融機構或行業協會要慎重地審查咨詢單位的業務水平、履約能力、信用狀況、才決定是否給予擔保,這將促使咨詢單位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質量,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推廣擔保制度可以提高咨詢單位的信譽。
(6)建立工程保險制度。工程保險制應是工程咨詢機構規避風險和轉移風險的主要手段。保險的實質是當風險發生時,以較小成本的代價取得一定的損失補償。工程咨詢單位通常應投保的職業責任保險,就是咨咨詢單位或個人在執業時,因行為過失給他人造成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時,由保險公司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又稱職業賠償保險或業務過失責任保險。
(7)實行合伙人機制。合伙人機制比有限責任公司具有更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可以作為中小型工程咨詢企業的主要合作組織形式。合伙機制通過組織體制上的風險分擔機制,加強對合作各方行為的約束,促使咨詢單位強化風險意識,提高職業道德和執業科技水平,得到社會公眾的信任。
2.針對咨詢人員的風險管理策略
為了規避職業風險,減少損失,應提高咨詢人員風險意識,在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采取措施,具體包括:
(1)強化合同履約意識。這是防范風險的基礎。咨詢人員必須樹立牢固的合同意識,對合同做到心中有數,對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要有清醒的認識,不折不扣履行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要明確與咨詢活動有關的保密規定和限制條件,以合同為處理問題的依據。在項目業主委托的服務范圍內一,正確行使合同中賦于自身的權利,謹慎、勤勉地為項目業主提供服務,嚴格履行合同,認真完成本職工作,以避免因工作疏忽帶來的風險。
(2)提高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是咨詢單位和人員提供服務的必要條件。咨詢人員應定期參加行業協會的繼續教育和企業內的培訓,不斷獲取行業內最新的知識、技術,拓寬知識領域;學習資深專業人士的實踐經驗,不斷提高員工專業技能,也能防范由于知識和技能的不足而帶來的風險。
(3)投保職業責任保險。咨詢工作的特性決定了咨詢人員的一部分職業責任風險往往是難以避免的,過失損失體現在提供職業服務的成本上,可以通過保險方式轉移。由于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訴訟及賠償的顧慮,咨詢人員拒絕提供某些高風險服務,或者對某些服務索取更高的價格,用于儲備保障基金,彌補可能導致的責任損失。如果能夠通過某種機制轉移風險、打消這種顧慮,對職業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咨詢單位就可減少此類風險的防范費用,從而大幅度降低專業服務的價格。
(4)加強自身管理。咨詢人員在咨詢過程中應與項目業主、咨詢團隊其他成員、有關政府部門等各方建立良好關系。只有具備良好的管理水平,妥善處理同各方的關系,才能保持良好的合作,有益于咨詢工作的順利進行。咨詢人員在咨詢過程中還應保留完整且準確的工作記錄。
(5)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咨詢人員在工作中必須科學、嚴謹,處理問題公正、客觀;同時,必須廉潔自律,嚴格遵守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