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兩城兩谷”繪出高新區藍圖 兩岸記者走進齊魯軟件園
魯網8月16日訊(記者范金鑫)8月16日,“回望齊魯好風光”魯臺新聞媒體記者聯合采風活動來到濟南市高新區齊魯軟件園,一同感受高新區加快構建“一區兩城兩谷”布局的最新成就。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40年國內各個行業發展迅速,軟件行業也一步步從高深莫測的科技變成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95年成立于濟南市高新區的齊魯軟件園,是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眾多“國字號”金字招牌先后落戶齊魯軟件園。目前,園區主導產業方向為面向行業的應用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和服務、機器人與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總部經濟與金融服務業等。
濟南高新區發展規劃展廳展示了高新區的發展歷程、發展概況、園區產業布局、建設規劃等,不僅展示出了高新區發展環境,包括生活配套、人才平臺、技術平臺、金融平臺等的基本情況;也集中介紹了齊魯軟件園、生命科學城、智能裝備城、臨空經濟區等園區的基本情況。極具太空感的設計讓展廳充滿現代氣息又略帶神秘,部分企業的信息、展品也被一一陳列出來,他們與濟南高新區并肩成長,承載了高新的記憶也昭示著高新的明天。
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作為濟南市科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區域性經濟中心的主陣地,濟南高新區在產業布局上有哪些創新?站在第一展廳內,記者看到了高新區“一區兩城兩谷”的布局沙盤。中心區、綜合保稅區、高新東區、高新北區、創新谷五大片區相互依托,互有聯系,共同構建了臨空經濟區、智能裝備城、生命科學城、齊魯智慧谷、齊魯創新谷的“一區兩城兩谷”產業布局。最吸引人的當數“四個中心”展廳中的科創中心區域展示的各種高精尖裝備。這里不僅有我國"863計劃"重大專項浪潮天梭K1高端容錯計算機,還有國家電網使用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不僅有高新區企業為我國飛機研發的雷達罩,還有填補世界空白的高新區企業生產的鈮酸鋰單晶薄膜,使我國成為世界唯一可產業化國家。
“小神,你能帶我去展示區嗎?”“您好,請問您是需要我帶您去展示區嗎?”“小神,濟南高新區的房價多少?”“高新區的房價好貴啊,已經超過兩萬一平米了。小神感到壓力山大了!”這是在展廳里,記者們與來自神思電子的行業引導機器人“小神”之間的對話。精準的語義理解、流暢的人機對話、吸睛的趣味互動等“看家本領”讓大家驚喜不已。來自東森電視臺的記者張俊忠更是與機器人親密互動了起來。據了解,這種可向用戶提供迎賓引導、業務咨詢、問題解答、信息推送等個性化服務的智能機器人,已經開始在省內外的醫院、銀行、人社等政務機構小批量商務落地。
在各大園區展廳里,生命科學城顯得獨樹一幟。展廳集中展示了人類生命周期中相關的生命健康產業情況。從一個生殖細胞到生命終止過程涉及基因分析測序、臍血保存、兒童用藥、皮膚修復、化妝品、粒子治癌、養老地產、人體冷凍等等生命科技技術和產業,向記者們集中展現了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的全產鏈成就。截止2017年,高新區生物醫藥企業1700余家,生物醫藥產業產值超700億元。
作為山東乃至華東地區軟件產業的心臟,早在2000年時,園區的入園企業僅有32家,到2015年底,已經超過1750家,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超過1000家企業的單個園區。截至目前,齊魯軟件園有入園企業2600余家,從業人員達16萬人,2017年園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250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1560億元。
突破千億元的產業園區在國內并不多,齊魯軟件園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發展,除了眾多優惠政策的支持,更得益于齊魯軟件園優異的研發環境。據了解,多年來,齊魯軟件園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購買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服務器、研發系統、測試軟件等,單單超級計算機的投入就有6億元之多,其他研發平臺的總投入也在6億元以上。這些研發平臺都可供企業免費使用,企業研發非常方便。
中國重要的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最大的中間件研發基地、中國最大的商用加解密研究基地……經過多年的成長,齊魯軟件園收獲了一系列稱號,這些稱號不僅讓齊魯軟件園名揚海內外,更使其成為濟南乃至山東省對外開放交流的一張閃亮名片。